明德·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沙龙(第8期)顺利举办

发布者:邸平作者:发布时间:2023-10-27浏览次数:1245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2023年10月25日“明德·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沙龙(第8期)”于文德楼N402教室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廖小根博士主持,汪徽教授彭刚虎教授袁俭伟副教授王蜜副教授郭雪瑶博士担任点评人。20222023级全体外国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沙龙伊始,廖小根博士对各位点评老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与感谢,介绍了本期活动的点评嘉宾及活动流程。此次活动由2022级研究生作学术汇报、点评老师提问以及现场学术互动三个环节组成。

在学生汇报环节中,孙琪琪以《功能语体翻译移位现象俄译研究》为题,阐释了翻译移位理论,说明俄语不同功能性语体的特点。

张煊以《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下〈水刀子〉中的物质能动性维度分析》为题,基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从物质的施事能力,意义承载力和物质的叙事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保罗·巴奇加卢皮小说《水刀子》中作为物质元素和人类能动性相互交织,彼此依存的非物质能动性。

仓蕴驿以《On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Sports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ext Types》为题,以体育赛事中的实例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修辞的角度总结体育英语的语言特征;在James S. Holmes的翻译学研究框架下,界定体育文本的概念,结合ReissNewmark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出不同类型的体育文本需要灵活采取翻译策略。

刘星以《патриотизм(爱国主义)观念的俄汉对比研究》为题,首先阐述了世界图景及语言世界图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其次通过词源分析及词典释义对爱国主义观念进行了分析,而后对俄汉语言世界图景中带有爱国主义这一观念的熟语、谚语进行归纳总结,揭示中俄两国爱国主义的历史发展以及在新时期被赋予的新内涵。

何泽梅以《〈荣誉与责任〉中的家庭伦理创伤书写与引路人的疗伤机制研究》为题,通过总结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家庭伦理创伤,分析其在引路人辛伯伯的引领下如何寻回家庭伦理、走出创伤阴霾,而后揭示了作者对青少年精神家园和华裔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故国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崇。

孙佳琪以《<基辅怨>中的宗教创伤书写与引路人的疗伤机制研究》为题,通过梳理主人公雅柯夫的四种创伤表征,分析其如何在斯莫尔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引领下树立辩证的宗教观念并重构犹太身份,进而展示作者还原本民族真实面貌的愿望、构建人类共同体的理念以及其积极乐观的苦难观。

姚睿思以《文化空缺视角下红楼梦中的植物意象汉俄翻译研究——以帕纳秀克俄译本为例》为题,对红楼梦1995年俄译本中的植物意象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对比,探究面对空缺现象合适的翻译补偿策略。

郝子语以《俄罗斯网络新闻评论中的文化模因》为题,在模因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俄罗斯网络评论中的文化模因,深入了解俄罗斯文化的本质与俄罗斯人民的价值观念,减少文化冲突。

邵信丹以《二语学习者汉语话题结构的加工研究:基于可加工性理论视角》为题,汇报了采用自定义步速阅读范式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话题结构加工的实验构想。

罗辞辞以《语言意识视角下叶赛宁诗歌中的形象分析》为题,以叶赛宁诗歌为研究范本,从语言意识视角入手,探讨诗人笔下形象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进而深入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观念和民族情感世界。

张嘉倩以《俄汉概念隐喻对比》为题,从俄汉文化中的概念隐喻入手,揭示反映文化价值观、思维和审美的语言机制,研究作为表达手段的概念隐喻反映出深层文化认知的机制。

互动环节点评老师从论文的总体框架,选题方向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精准的提问和点评。针对不同方向的研究,老师们还指出了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同时也为同学们后期的论文调整及修改提出了宝贵建议。

本期学术活动为外国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不仅提升了威尼斯官网的学术氛围,开拓了研究生的视野,还促进了威尼斯官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后,此次学术沙龙活动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学术沙龙现场)